ESG时代已来:它如何悄悄改变你的生活,又为何值得你入局?

过去,我们谈论“可持续发展”,总觉得那是企业或政府才需要操心的事。但如今,当你走进超市,发现牛奶包装上标注着“碳中和牧场”;当你打开招聘软件,看到“ESG分析师”“可持续发展经理”等新兴岗位;甚至当你投资理财时,发现基金产品开始强调“ESG评级”——你会发现,ESG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,而是渗透到了衣食住行、求职投资的方方面面。

ESG离我们有多近?

1、消费端:

上海即将在 2025 年 6 月正式上线碳普惠平台,这是 ESG 理念深入普通人的又一有力举措。通过该平台,市民将生活中低碳行为登记为减碳量,转化为碳积分,进而兑换各种好礼,让 ESG 成为生活的一种自然习惯。

 

 

2、职场端:

ESG岗位需求爆发式增长。从咨询公司到金融机构,从制造业到互联网大厂,都在招募既懂专业又懂ESG的复合型人才。

 

3、投资端:

ESG基金规模突破5700亿元,投资者用脚投票,倒逼企业披露ESG信息。连传统行业如乳业、汽车,也开始发布碳中和路线图。ESG不再是“加分项”,而是企业生存的“必答题”,更是普通人职业发展的“新风口”。

 

普通人如何抓住ESG红利?

第一步:读懂ESG报告,看清企业真面目

 

ESG报告是企业向公众交出的“可持续发展成绩单”。但报告动辄上百页,如何快速抓住重点?

  • 看框架:环境(碳排放、废物管理)、社会(员工福利、供应链责任)、治理(董事会多样性、反腐败)三大维度缺一不可。
  • 看标准:GRI、SASB、TCFD等国际框架,是评估报告质量的“标尺”。
  • 看数据:企业是否设定量化目标(如“2030年碳达峰”)、是否披露关键绩效指标(KPI)。

 

举个例子:2024 年 3 月上海市公布的《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、社会和治理(ESG)能力三年行动方案(2024 - 2026 年)》,是全国首个 ESG 区域行动方案。这一方案旨在通过政策引导,提升涉外企业 ESG 能力,推动企业在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,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
 

 

第二步:将ESG知识转化为求职竞争力

ESG岗位需求激增,但竞争同样激烈。如何脱颖而出?

1、知识储备:

系统学习ESG概念、政策、框架。

关注行业动态(如双碳政策、ESG投资趋势)。

 

 

2、技能提升:

数据分析:能解读ESG报告中的碳排放、能耗等数据。

跨学科能力:环境科学+金融+法律的复合背景更吃香。

实操经验:参与企业ESG项目、撰写模拟报告。

 

3、求职策略:

渠道:企业官网、第三方招聘网站(用“可持续”“绿色”“ESG”等关键词搜索)、行业公众号。

简历亮点:突出ESG相关实习、证书(如CFA ESG证书)、项目经验。

 

小贴士:面试时,不妨准备一个“企业ESG优化建议”。例如,针对某车企,可以分析其新能源车销量与碳排放目标的匹配度,并提出供应链减排方案。

 

第三步:持续进阶,成为ESG领域专家

ESG领域发展迅速,需要不断学习:

  • 进阶课程:深入学习ESG报告撰写技巧、ESG咨询策略、碳交易机制等。
  • 行业资源:关注国际组织(如UN PRI)、权威机构(如MSCI)的ESG评级体系。
  • 人脉网络:参加ESG论坛、行业峰会,与从业者交流。

 

为什么现在入局ESG?

1、政策红利:中国正加速推动ESG信息披露,2024年,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步发布《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》,上市公司ESG强制披露时代正式开启,这意味着企业急需大量能编写报告、分析数据、提升评级的ESG专才。

2、职业缺口:ESG人才缺口超百万,且薪资水平高于传统岗位。

3、社会价值:参与推动可持续发展,让工作更有意义。

 

ESG时代你准备好入局了吗?

当“碳中和”写入国家战略,当“绿色金融”成为投资主流,当“社会责任”成为品牌标配……ESG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术语,而是未来,而是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,并且距离越来越近。

 

无论是通过碳普惠平台践行低碳生活,还是借助 ESG 课程开启新的职业篇章,我们都身处其中,成为 ESG 时代的一部分,ESG不再是企业的独角戏,而是每个普通人参与时代变革的入场券。

 

立即加入礼明讲堂,解锁ESG职业密码,从读懂一份ESG报告,到找到一份ESG工作,你需要的不仅是一份课程,更是一次思维升级!

 

 

首页    职场那些事    ISO体系    ESG时代已来:它如何悄悄改变你的生活,又为何值得你入局?